首页 > 新闻动态 > 2016年关于中档酒店的三大猜想

新闻动态

2016年关于中档酒店的三大猜想
2016-09-07 13:50:29
 

 中档酒店,是相对于经济型酒店剥离非核心功能,用较低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有限客房服务(床+卫浴),以及设施完备、服务全面,但价格昂贵的高档酒店而言的。中档酒店的市场出发点在于:在客房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配置或改善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服务及设施,为商务出行或家庭出游提供性价比及舒适度都相对较高的住宿。 目前市场上关于中档酒店的标准也没有统一定论,概括地讲,准三星至准四星的酒店,都可以归入中档酒店的范畴。具有代表性的中档酒店集团包括:星程酒店、洲际假日、和颐等。

    毋庸置疑,经济型连锁酒店在目前市场上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先天的不足:成本的无限制压缩造成的客房较小、设施简陋、风格上的简单划一等等。而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长,品牌意识的加强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出游已经冲破了传统的以经济为主的观念,而更偏向休闲与享受。尤其是商务出行以及家庭出游的消费者对酒店的选择都开始越来越注重质量优势而非价格优势。这都为中档酒店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携程旅行网的研究数据,2009年,通过携程旅行网预订酒店的消费者中,出行目的为商务出行的消费者占据了高达七成的比例。这说明,以商务人士为主要目标客户之一的中档酒店,瞄准了一片拥有极大可发掘资源的"蓝海"。

客房套件

    2015年的酒店行业可并不平静。传统高星酒店的外商疯狂投资热逐步降温,经济型连锁市场极度饱和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发展困局。在此大背景下,各大集团纷纷继续发力中档酒店,而看好与看衰中档的言论在这样一个寒冬岁末也似乎达到了顶峰。本文将从三个猜想入手,分析2016年的中档酒店可能去往何方。

猜想一:中档将吃掉传统三、四星酒店?

    传统三四星酒店随行业发展,逐渐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设施老化、服务优化缓慢,需求揣摩失准。

    设施老化是最直观且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酒店能够通过翻新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装潢的粉饰容易,内部结构要进行调整却是十分复杂.

    服务优化缓慢是第二个明显的问题。许多传统三、四星级酒店都位于二、三线城市,地理位置上不甚方便。酒店员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经营状况不甚良好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培训意愿也不强烈。要求员 工整体素质达到统一水平线就已十分不易,而想要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优化服务水平,就更是一项艰巨工程;

    需求揣摩失准,即酒店对当下消费群体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有所弱化,这也是传统三四星酒店最难以提升的一点。经济发展带动业态不断变革,传统、规模化的内容逐渐趋同,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大大下降。个性化、智能化以及定制化的服务成为新兴消费群体的主要诉求。而传统三四星酒店对这样的诉求,一来缺乏硬件设施的支持,二来不具备以此相匹配的服务能力(其实也正是前两点问题的体现),几乎没有办法满足。

    而新兴中档酒店,除了拥有更加新颖健全的硬件设施外,服务上也更加贴合日益兴起的中产消费群体,并敢于适时改造,突破传统的束缚,从而更准确地揣摩消费者需求,给予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中档将凭借自身优势逐步蚕食传统三四星酒店的市场份额,并对后者产生重大威胁。

猜想二:中档未有规范,自身问题重重?

    有看好的,同样就有看衰的。

    2013年前后,中档酒店逐渐兴起。如今3年的时间过去了,该品类的生态环境仍被许多业者诟病。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定位模糊。纵观当今市场,自称为“中档酒店”的品牌不计其数。但仔细查看,这些中档酒店之中,装修风格迥异,定价也相隔甚远。低的,仅有200出头,高的,不少都接近600。面对近400元的价格差,消费者能够将它们视为一类吗?而价格差带来的硬件设施及服务区分,消费者又应该如何接受?这都让人心存疑虑。而行业对于“中档”的定位与认知尚未完全明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

    其次,是概念不清。中档酒店经过3年的摸索,目前已形成许多细分。诸如商务型中档、设计型中档、创意型中档;有以某类客群的具体需求为切入点的,有主打社交功能的,还有强调极致设计感的。乍看之下,细分领域非常丰富,但深入了解,便会发现当中疑点。如许多酒店,虽然在概念上相差许多,但这样的定义多流于表面。除了装潢及部分元素上的细微差别,它们往往缺乏独特的精神内核,因此难以给消费者带去不可复制的入住体验,也无法与品牌细分概念达成完美契合。而这也与品牌自身进入行业时间短,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关。

    再次,是竞争激烈。2014-2015年间,进入中档市场,试图瓜分行业蛋糕的玩家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的高调布局。国际集团的,例如希尔顿花园酒店、豪宜、欢朋,都是近两年来兴起的品牌。而福朋喜来登作为喜达屋集团旗下的中档酒店品牌,自2014年以来也开始了迅速扩张。国内集团中,锦江都城、全季、喆啡、雅斯特都属于近两年门店拓展速度较快的品牌。总体来看,大势猛烈,但实际收益情况及行业发展情况还有待长期考量。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怀着焦躁心态趋利而入的玩家,他们能否真正适应这片看似美丽的蓝海,以健康的姿态存活生长?这都是很大的未知数。

猜想三:文化将成中档酒店突围方向?

    同质化,一直都是阻碍所有行业前行与突破的重要因素。酒店行业也不例外。

    简单拿经济型连锁来举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沉积,以7天、如家、汉庭、锦江为首的前10大经济型连锁品牌,在2014年合计已占到67.7%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代表着高速、大规模的品牌圈地后,市场渐满,品牌集团化与集中化程度逼近极值。成功的服务模式及贴合大众喜好的设计被逐渐摸索出来,而后又被不断复制。长此以往,行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带来了成本提升、利润摊薄。品牌若不展开升级,就只能在同质化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吞噬殆尽。

    回过头来看,中档酒店发展时间仅数年,市场占座远未完成,多数酒店都处在走一步试一步的摸索阶段。但在某些细分下,却早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盛景。加之诸多品牌缺乏核心理念,经营团队不得力,最终造成了中档酒店市场少数品牌突出、多数品牌乏力的困境。对于目前表现乏力的品牌来说,从文化这一角度做文章,是否能够打开品牌发展的突破口?

    从中档酒店的目标客群来看,以80后群体居多。这一群体注重物质层面的品质,他们拥有较为理性的认知评判能力,可接受酒店房价的幅度也较广;同时,该群体在精神层面也拥有巨大需求,他们向往情感关怀、渴求社群认同,还十分注重产品在功能之外的特色体验延伸,或者说精神内核。

    这样的消费群体,之所以会选择介于经济型连锁与高端之间的中档,并非仅仅关注价格,而是倾向于那些,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拥有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设计与功能配置,同时具备独特价值与底蕴的品牌。简单来说,就是比经济型连锁拥有更深入的品牌内涵与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但比高端酒店拥有更好的性价比。而这一切都要求中档酒店努力提升自己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摸索出精神内核,并据此展开外延,将独有的品牌气质灌注到酒店内、外、上、下,形成整体。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品牌专区

  •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王树风
  • 电话:

    0514-87497491
  • 13390643583
  • 传真:

    0514-87497491
  • 邮箱:

    2042971006@qq.com
<
更多